• 余創豪

相對於美國其它地方,南達克塔州並不算發達,然而,因著若虛莫山(Mount Rushmore)的四個總統巨頭像,南達克塔州每年都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人。若虛莫山的四巨頭像,建於一九二七年至一九四一年,四巨像是開鑿山石而成,每一個頭像高六十多呎,蔚為奇觀。

每晚若虛莫山都有亮燈儀式,這一個晚上,天下著微雨,但是黑壓壓的遊人仍然聚集在四巨頭像前等待亮燈儀式,夜空偶爾劃出一道閃電,我和內子以驚鴻一瞥之態,隱約看見四位總統的風采。然而,四位總統都沒有表情、沒有笑容,他們居高臨下,彷彿無情地向世界宣告:「大地蒼生,吾主浮沉!」

在亮燈儀式開始時,主持人以演講和播放電影的方式,介紹四位總統 -- 華盛頓、傑弗遜、林肯、大羅斯福,關於四位總統的生平與功業,我已略有所聞。然而,介紹傑弗遜的電影片段,卻令我有點意外。傑弗遜總統大舉擴張美國領土,將本來只有東岸十幾個州的美國,拓展為由大西洋延伸至太平洋的大國,在電影中,旁述員說:「傑弗遜總統的擴張為白人帶來繁榮安定,然而,這擴張卻為印弟安土著帶來悲劇。」眾所周知,白人來到美洲之後,對土著巧取豪奪,最後土著不是罹滅族之厄運,就是退到小小的自留地。

參觀過四巨頭像後的翌日,我們到若虛莫山二十二英里外的狂馬紀念像遊覽。狂馬紀念像跟若虛莫山四巨頭像一樣,亦是開鑿山石而成,但狂馬像並不如四巨頭像那般知名,狂馬是一名印第安人的英雄。當四巨頭像竣工後,一位印第安族酋長認為:不但白人有英雄,紅人也有英雄。一九四七年,那位酋長邀請了一位波蘭裔的雕刻家,建造一尊奐美若虛莫山的狂馬巨像。

狂馬一生從不跟美國政府談判,反之誓要跟美軍周旋到底,他堅持白人沒有權利進佔自己家園,他有一句名言:「我的土地是埋葬我們死者的地方。」這與「不自由,毋寧死」有異曲同工之妙。一八七六年,狂馬與美國名將佐治卡塔(George Custer)在今天的蒙坦拿州展開殊死戰,結果狂馬大獲全勝,卡塔全軍覆沒。當然,最後狂馬在美軍優勢兵力反攻下,仍然逃不了亡族破家的命運。

吳宇森導演的【烈血追風】(Windtalker)在二零零二年上映,它描述了印第安人在二次大戰中的功績,在電影中一名白人美軍與一名印第安美軍碰面時,白人美軍便提起卡塔之死。不過,那印第安美軍是拿娃豪族(Navjo)人,而狂馬則是蘇族(Souix)人,這有如將蒙古人三次西征歸罪到漢人頭上。雖然這是電影情節,但也反映了白人對狂馬殺死卡塔一事,一直耿耿於懷。

有趣的是,狂馬紀念像的所在地是卡塔鎮,卡塔鎮之所以得其名,正是紀念被狂馬殺死的佐治卡塔,在這城市山上建立卡塔生前死敵的紀念像,就好像在台北興建鄧小平紀念館,或者在湖南設立中正紀念堂。為什麼他們不在蒙坦拿州塑造狂馬巨像呢?我猜想他們故意在若虛莫山附近豎起同樣性質的紀念像,就是要對白人抗議。

從狂馬紀念像工程,我終於領會到愚公移山的道理。狂馬紀念像動工於一九四九年,在最初五年,只有那位波蘭裔雕刻家自己一人進行工程,後來工程隊伍增加至十人,若虛莫山四巨像工程則有四百名工作人員,與若虛莫山的陣容相比,狂馬工程可算是杯水車薪。聯邦政府曾經兩度提出資助狂馬工程一千萬元,但狂馬工程的負責人卻拒絕,寧願只接受私人捐款。狂馬工程隊雄心萬丈,計劃建造出比四總統巨頭像宏偉十多倍的狂馬全身像,可是受到人力物力的限制,至今工程已進行了五十多年,仍只是完成了面部。何時才全部完成呢?連建造者自己也不知道。

遠眺狂馬紀念像時,我連連嘆氣,狂馬巨像與四總統巨像一樣,也是沒有表情,他是否遙望若虛莫山,朝朝夕夕提出無聲控訴呢?狂馬紀念像下有一個規模宏大的博物館暨文化中心,內子和我瀏覽了將近兩個小時,難得的是,展覽內容並沒有渲染紅人對白人的仇怨,大部分展覽都只是介紹原住民的歷史文化。無論如何,無聲控訴總勝過兵戎相見、人肉炸彈。但願若虛莫山與狂馬,能永遠「相看兩不厭」,能永遠「無聲勝有聲」。

2002.8.13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