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家陳萬雄先生曾留學日本,他不客氣地指出:日本的哲學是不行的!現在日本的經濟與科技都是數一數二,可是在人文思想方面卻乏善可陳,有心研究文科者,仍要留學於英美西歐。我忽然想出一個怪問題:「會不會有一天日本在文史哲藝術社科學等方面,也趕上甚至超越西方呢?」 要思考這個問題,也許可以從美國的經驗中得到一些啟示。

美國在經濟與科技上已超越英國多年,但是至今仍然被認為是一個文化淺薄的社會。例如美國詩人艾略特(T. S. Eliot) 遷往英國和歸入英籍,因為他認為美國文化太膚淺!中國學人也有類似的看法,如加州大學教授吳宣倫批評美國的文化薄弱,基督教神學家唐佑之說自己到英國修讀神學,他不去美國,因為美國神學家只是第二流的。到底美國文化是否如此不濟,是一個值得討論的題目,無論如何,以上是一般人對於美國文化的印像。

在百多年前,當時有個叫哈里亞馬妮娜的英國作家,對美國文化的潛力寄予很大的信心。她說:雖然美國商業是全世界羨慕的對象,美國政府也是充滿新理論與新嘗試,但美國人還未把想像力用於文科上。不過,當美國人口增加和社會趨向組織化時,美國人便會把發揮在政治、經濟影響力,也表現在文史哲藝術等之中。

哈里亞的預言,對了一半,錯了一半。後來美國人果然漸漸地在文科上發揮想像力,例如在藝術上的表現主義、哲學上的實用主義、文學上的新批評、在社會科學上更是五花八門。然而,美國人的新奇創意,卻終歸推不倒歐洲深厚而燦爛的學術文化。今天歐洲仍是文科的少林寺,大師級學者還多數是歐洲人。

德國作家里斯巴在百多年前已指出:「在美國十年等於別國的一個世紀。」美國人求取很快的進步,這在政治、經濟與科技上是行得通的,但在文化學術上,要「十年等於一世紀」,那未難免會揠苗助長、弄巧成拙。

就以美術為例吧!我在大學修美術時,發覺許多學生都是未學行就先學跑,他們連根本的寫實技巧也未把握,便天馬行空地胡搞。而一些所謂美國大師,也抱著這種態度。

回頭說說日本,日本是靠勤勞加運氣,而不是靠創意發達的,可是,日本人還是免不了有「十年等於一世紀」的雄心,所以,我還是同意陳萬雄先生的見解。

(原載於澳門日報1991.7.31 改寫 2001.6)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