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美意識

和排華情緒

  • 余創豪

紐約時報記者費里民(Thomas Friedman)指出:近年來因著政治、經濟,戰爭的種種原因,反美意識成為一種風魔全球的「體育運動」。其實,除了反美情緒之外,世界上還有許多族群性質的憎恨,例如東南亞的排華運動,穆斯林、歐洲、俄羅斯的反猶太人傾向,非洲的反印度、反白人、反黎巴嫩人情意結……。耶魯大學華裔法學教授蔡美眉在其名著【燃燒的世界】(World on fire),詳細地記錄了這些族群衝突。

這些仇外運動都有一些共同點,就是合理和不合理的理由混和在一起,成為憎恨某個族群的動力,對反美意識有深入研究的史丹福大學教授褒曼(Russell Berman)悲觀地指出:反美情緒包含著極深的偏見,並不是可以通過陳列事實和理性討論就可以化解。印度裔學者蘇撒(Dinesh D'Souza)甚至認為:反美情緒是出自嫉妒美國成功的心態。到底蘇撒是否將問題過於簡化,這有待討論,但是,排華運動、反猶太人傾向、反印度人情意結,的而且確在很大程度上與這些族群在某些地區的成就有關。

在葉利欽時代,前七名俄羅斯最富有的人當中,有六個是猶太人,普丁上台之後決心打擊為富不仁的「奸商」,其中幾名猶太人富商成為被「開刀」的對象。在西歐,猶太人在經濟、文化的影響力,亦與其人口不成比例,猶太人經常被歧視和排斥,為此之故,不少歐洲猶太人情願回歸局勢緊張的以色列,也不願意憋在歐洲而淪為二等公民。

印度人有「東非洲的猶太人」這外號,這移民族群是非洲的少數民族,但是在經濟成就上卻令土著非洲人望塵莫及,正如你所預料,他們成為了非洲貧窮問題的代罪羔羊。例如一九七一年,烏干達阿敏將軍發動政變之後,將所有印度人的財產國有化;一九八二年肯亞發生暴動,暴徒搶掠印度人的店舖,強姦印度婦女。

這種基於經濟資源分佈不平均而來的憎恨,亦見於反美情緒,曾經有人在一個華人基督教網上論壇中批評:美國人口只是佔了全球人口百分之六,卻消耗了世界上四分之一的資源;不過,他沒有提到:二次大戰之後超過一百個國家受到美國經濟援助,而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NP),歷年來佔全球GNP約百分之三十,美國的科技發明、開放市場、主導的國際貿易組織,亦帶動著全球經濟,但這是後話。

我想指出:類似理由亦見於東南亞的排華情緒,例如印尼華人只有全部印尼人口的百分之三,卻控制了印尼百分之七十的私有企業,同樣,越南華僑這百分之三的少數,卻控制了越南一半的商業;這情況亦見於馬來西亞、泰國……。這種「不公平」現象,成為了堂而皇之的反華藉口,我不抹殺有些中國商人真的發財不立品、巧取豪奪,但大部分中國人的成功,都是仗著苦幹精神,跟在歐洲的猶太人一樣,往往東南亞華僑受到不公平政策的限制,從前德國和俄羅斯都限制猶太人進入大學的配額,在馬來西亞,成績優異的華人學生亦無法進入大學。可是,在種限制之下,中國人仍然脫穎而出。

近年來,不斷有美國人在海外被綁架、殺害。其實,在菲律賓華人一直都是被綁架勒索的對象,一名菲律賓警察卻冷嘲熱諷:「中國人有錢,可以付贖金。」上述那位蔡美眉教授的嬸嬸,是富有的菲律賓華僑,她被菲律賓匪徒殺害之後,警方在檔案上寫著:「謀殺動機:報復。」

九一一事件發生之際,不少論者認為美國咎由自取,因為在蘇聯入侵阿富汗時期,美國中央情報局協助拉登抗蘇。在越南戰爭期間,中國大陸支援北越對抗南越和美國,南北越統一之後,河內政府卻將所有國內經濟問題歸咎於越南華僑,因而煽動排華運動,當鄧小平發動「懲越戰爭」時,有論者也認為中國人自取其咎,因為河內政府是中國大陸扶植而起的。

近年來,恐怖主義活動被合理化的藉口之一,是美國政府的對外政策。但曾幾何時,中國大陸向東南亞各國輸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亦成為東南亞排華的藉口,例如一九六五年一群印尼軍人發動流產政變,印尼軍方認為這是共產黨在幕後策劃,於是大舉捕殺華僑,但是,參與政變的軍事領袖無一是共產黨徒,受到煽動的印尼民眾亦大肆迫害華人,據估計當時受害人數在五十萬至一百萬之間。但有論者敘述這些歷史時,總是先提出「中國發動東南亞共產革命」在先。

當人們熱血沸騰地參與反美運動時,我們可曾想過:中國人亦是被仇恨的對象!褒曼教授對反美情緒的分析,也適用於排華情緒、反猶太人主義、反印度人情意結……。其實,任何針對族群的激烈言論和行動,都帶著很多非理性成份。身為非白種人的我,十多年來受盡無數美國人的「洋氣」,其實我也很有「資格」反美,但我不能因著不喜歡某些個別的人,就連帶反對他們的族群、宗教、國籍……,正如我在東南亞旅遊時,也不希望自己受到歧視、甚至綁架、殺害,只因為「中國人霸佔東南亞的資源」、「中國人曾經支持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2004.7.10

本文原載於【世界日報•南加論壇】7.18,以下是另一位作者的迴響:


排華血淚猶未乾 自搞分裂何以堪

 黃晶萍/聖伯納汀諾

718日「南加論壇」發表余創豪先生大作「反美意識和排華情緒」。拜讀後,筆者深有同感。作者深入淺出的論述,把世界各國所發生的仇華情緒和排華運動,歸納為兩個重要因素:()政治因素、()經濟因素。

筆者認為,政治因素是次要的,經濟因素才是主要導火線。政治因素只是當政者利用為反華、排華作藉口而已。誠如作者在該文中指出:「基於經濟資源分布不平均而來的憎恨……成了堂而皇之的反華藉口。」

筆者曾經生活在中南半島的柬埔寨皇國33年,家鄉在柬國西北部的馬德望省。柬埔寨的華人只占柬國人口3%,但是卻控制了柬國80%的經濟命脈。華人絕大多數居住在城鎮市區,以經商為主。馬德望省是柬埔寨第一大省,市區主要街道只有五條,沿街所有商店全都是華人開的。本土人民多從事農業、漁業和手工業。

1953年柬埔寨獨立取得主權後不久,政府為壓制華人,宣布禁止華人從事18種行業,限制華人經濟發展。1975417日,柬埔寨共產黨取得政權後的第三天,即向全國發出通令,全國人民全部撤出城市,到鄉村開荒,每人只允許隨身帶一些衣服和日用品。當時全國華人在一夜之間,都變得一貧如洗,遭遇極其悲慘!

筆者在一次村民大會上,親耳聽到一位柬共頭目得意洋洋地說:「柬埔寨的革命,除了革官僚地主的命,就是革你們華人的命。你們住城市,生活好,我們住鄉下,種田收成稻米拿去城裡供養你們。你們不勞而獲,你們華人剝削柬埔寨人民,現在你們和我們都完全平等了。」

可憐我們華人一直被蒙在鼓裡,先前還盡全力支持柬共打江山,到頭來是自己革了自己的命。

「中國人亦是族群仇恨的對象!」作者說得沒錯,生活在全世界國外的華人都深深體會這一點。所謂「寄人籬下」、「仰人鼻息」,看人家臉色過日子的生活是痛苦難過的。

作者說,十多年來受盡無數美國人的「洋氣」。而我們中南半島的越柬寮華人,幾十年來受盡的卻是當地人的「番氣」。因此,我們最堅定的信念是希望中國統一,中國強大,海外僑民不再受歧視。我們對那些生活在自己國土上,卻搞分裂活動,搞獨立運動的人,深惡痛絕!

2004-08-02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