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管理的「雖九死其猶未悔」

 
 

余創豪

 


通用汽車與佳士拿土崩瓦解之後,所帶來的震波不單只在經濟上,而且還在心理方面。兩間公司都曾經是美國企業霸權的標誌,是管理學的典範。現在,美國汽車公司卻淪為反面教材。

一九九三年汽車工業策略分析家凱勒(Maryann Keller)出版了一本備受矚目的書籍,題目是【廿一世紀汽車大對決:通用•福斯•豐田三大車廠贏的策略】,這本書之目的是回答一個問題:「在廿一世紀,那一間汽車公司佔據著最有利位置,而能夠成為新國際時代的領先者?」凱勒斬釘截鐵地說:「我有答案。」她認為通用汽車是最強與最具動力的廿一世紀公司,因為它經歷過起死回生,利用了危機去轉化自己,它曾經面對日本小車的嚴厲挑戰,但願意承認問題,並且進行一連串改革。十六年後,不消說,大家都知道凱勒的預言落空,她高估了人性,通用汽車的領導層是「雖九死其猶未悔」。

比起通用汽車,曾幾何時佳士拿更加接近瀕死邊緣,一九七九年,佳士拿不敵日本進口小車,財政岌岌可危,由福特汽車轉到佳士拿的管理大師艾科卡進行了許多果斷的改革措施,短時間之內令公司轉虧為盈,他在【反敗為勝:汽車巨人艾科卡自傳】這本書中,驕傲地述說自己置諸死地而後生的戰略。然而,這一切都是明日黃花,今天的佳士拿是另一個「雖九死其猶未悔」的例子。

其實,福特汽車的管理也不見得比通用與佳士拿優勝很多,艾科卡是被福特汽車趕出來的,當時福特汽車由亨利福特二世掌權,艾科卡與福特二世相處不來,他在自傳中憤慨地說:福特二世的管理哲學就是不容許下屬輕易地得到要求的東西,他一定要將任何事情複雜化,令人兜兜轉轉幾十圈子。艾科卡說福特二世甚麼也不懂,只會搞破壞。從前筆者閱讀艾科卡的自傳時,很難想像福特二世是什麼人,但現在我可以感受到艾科卡的憤慨,因為自己見過太多類似福特二世的美國人。

最近瀏覽了不少分析通用汽車與佳士拿失敗的原因,如你所料,分析家舉出了許多典型的答案:管理不善、閉門造車、外行領導內行、缺乏焦點、短視 ……。筆者翻閱這些賽後分析時,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也許,這些分析不應該只局限於通用汽車與佳士拿的管理問題,似乎整體美國的管理文化已經病入膏肓。

筆者不願意以偏概全,但假設自己在二十幾年來在不同地方所接觸的美國人、美國機構是隨機樣本,那麼一葉便可以知秋。美國生產的汽車形象化地象徵了美國人的工作文化,傳統美國汽車比較笨重、耗油,面對燃油危機與進口小轎車的挑戰,美國汽車公司曾經短暫地改變作風,但進入九零年代之後,美國汽車公司再次以生產重型汽車為主力。很多美國人做事就好像生產笨重、耗油的汽車,本來只需要三個小時就可以完成工作,他們要花上三十小時、三百小時;本來只需要三萬元便可以執行的計畫,他們要用三十萬,甚至三百萬。就好像福特二世的作風一般,任何事情必須要複雜無比,令人筋疲力盡,才顯得其工作成果「偉大」。

「雖九死其猶未悔」出自屈原的【離騷】,上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可悲的是,那種美國工作文化的執迷不悟,正是因為大部分人自以為擇善而固執。

2009.6.17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