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實現的預言:
              如果我認為自己很聰明,
                                   我真的會很聰明嗎?

   

余創豪

 

「你並不是如自己想像般那麼聰明!」這是大衛•麥藍尼(David McRaney)對讀者不斷重複的信息,他的書【你並不是那麼聰明】表達這個主題:大多數人都以為自己有智慧,但我們有許多心理缺陷,我們可以很容易犯下謬誤。

麥藍尼討論了許多常見的謬誤,其中之一是人們以為成敗是受到很多自己無法控制的因素影響,其實許多時候這是取決於「自我實現的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sy),這名詞是社會學家羅伯特•默頓(Robert Merton)創造的。簡單地說,自我實現的預言就是一項預測可直接或間接地導致所預計的東西成為事實。麥藍尼說:「如果你想要有更好的工作、更好的婚姻、更好的老師、更好的朋友,你必須表現得這些事情已經朝著自己期望的方向發生。它並不能保證你會看到改變,但有期望總比沒有好。」

乍看之下,這聽起來似是正確,但事實上,這違背了麥藍尼書名的主旨:「你並不是如自己想像般那麼聰明!」。根據自我實現的預言,事情可能會按照自己的預言而發生,那麼,如果我們自以為聰明,我們會不會真正變得聰明呢?事實上,人們往往過於樂觀,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和國際數學及科學趨勢研究(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 and Science Study TIMSS)是兩個評價學生標準的跨國考試,在數學,科學和閱讀課,歷年來美國學生的成績遠低於其他許多國家,尤其是亞洲。然而,當學生評估自己的知識水平時,美國學生的自信心卻超越那些成績優秀的學生。如果自我實現的預言是真的,自尊必會令預言成為現實,那麼美國學生的能耐應該是處於世界之巔,但現實卻剛剛相反。這現像正是:「自以為好醒,原來是豬頭炳」。

麥藍尼指出,其他人也可以強化你的自信心,從而實現預言,他說:「如果你的老師認為你很聰明,老師會對待你如一個聰明人,你會得到額外的關注和尊重。你的反應是投入更多的精力,更多的動力,並以正面回饋的方式去實現你的標籤。」以上正是很多美國教師所做的,但結果卻是一場災難。無論學生做出來的結果如何,教師的應對總是無條件的鼓勵:「好極了!無與倫比!」「頂瓜瓜!」許多美國老師輕易地給予學生甲級成績,然後呢?一位在波士頓教書的教授說:「現在美國學生覺得自己應份獲得好成績,儘管自己付出很少努力,他們希望教授執著他們的手去做每一項功課,他們無法自己思考。」另一位教授說:「許多美國學生期望不勞而獲,若果你對他們建議要上課、做功課、讀書才會改善成績,他們會以為你是一隻有四個頭的怪物。」前面所說與我的教學經驗吻合。如果我的老師將我當作醒目仔,我可能的反應不是付出更多的努力,而是會越來越少。老師給我半斤,我不會做足八兩,那裡會有半斤八兩這般理想?

一所基督教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在過去六年百分之九十五進來的新生都認為自己信仰基督教的敬虔都達到平均或高於平均的水平。如果自我實現的預言真的湊效,他們的行為應該反映了這種信心吧?但同樣的研究發現,在面對挑戰和與他人分享信仰上,學生對基督教信念的持守卻呈現下降的趨勢。這現像正是:「說起來天下無敵,但做起來有心無力。」

為了進一步說明自我實現的預言,麥藍尼說,當一個人認為他是誠實的,他往往會表現得誠實,因為他會盡量讓自己的行為符合他的說話,以避免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我會反駁:如果是這樣簡單的話,那麼這個世界老早已經天下太平。我遇見過很多相信自己很善良甚至偉大的人,但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是傷害人,其中一些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有些則是偽君子,例如在【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在【雪山飛孤】裡面的田歸農。

這是否意味著,自我實現的預言都錯了嗎?不一定。自我實現的預言可以使事情變得更糟糕,但不一定使明天會更好。默頓用幾個例子來說明自我實現的預言:當一個女人認為她的婚姻會失敗的時候,這種失敗的恐懼會導致婚姻真的失敗,她可能因疑心太重而對丈夫過度反應,於是「白天哦」,「黑天哦」,「雙天哦」,「常哦」,結果引起了許多不必要的爭吵,最後離婚收場。另一個例子是銀行倒閉:一間銀行原本有足夠的流動性資產(現金),而其它大部分資產投資於不同的企業。有一天,許多客戶在同一時間來到銀行,客戶在銀行看到這麼多人,便開始擔心起來。有人散佈謠言,說銀行的財政狀況不穩健,於是更多客戶急於到銀行提錢,結果導致了銀行擠提和破產。當客戶相信銀行有財務問題,並可能破產時,他們的行為(提取現金和取消帳戶)令預言成為現實。

在這本書中,麥藍尼使用了許多例子來說明自我實現的預言,其中一個例子是心理學家克勞德•斯蒂爾(Claude Steele)和約書亞•阿倫森(Joshua Aronson)的一項研究,在他們的研究中,一些白人和黑人學生參加了一項測試,在開始測試之前,研究人員告訴一半學生,測試是為了評估智能,一半人則不知道測試之目的。結果,被告知這是一個智力測驗的黑人表現不如另一組黑人,但兩組白人學生的成績大致相同。麥藍尼的解釋,這是自我實現的預言之效應,這些黑人學生在情緒上背負了黑人的刻板印象:黑人不夠聰明,因此,這種自我懷疑影響了他們的考試表現。筆者想指出:如果我們小心留意這項研究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到,由於消極的預言實現,黑人學生的測試結果變得更糟,但白人學生卻沒有改善他們的表現。

總之,如果我不斷自我催眠:「我是愚蠢的,我總是運氣不好,人們不喜歡我,我會失敗……。」那麼大有可能我真的會失敗,在這種情況下,自我實現的預言是正確的。如果我不斷告訴自己:「我像愛因斯坦一樣聰明,我好似郭富城般英俊瀟洒,我的身手不下於葉問,我的人格可與使徒保羅爭光,我的領導才能可和奧巴馬相提並論,我覺得我的文筆和余光中、余秋雨在伯仲之間,我的歷史知識比得上余英時,我的神學知識和余達心等量齊觀,我的軍事才華比美余程萬……。」自我實現的預言會令我成功嗎?相信讀者已經知道答案。

 

2013.3.14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