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真假難分的世界。

攝影器材所記錄的形象與顏色,有時會比肉眼所見的更真實,例如在室內 光管照射下拍照而不用閃光膽,人物在相中會變成青色,但是我們看慣了天然的 白光,所以看光管的青光時,大腦便將視膜所接受的訊號「更正」成白色。相機 不會作這樣的「更正」,只會如實記錄,可是一般人卻不喜歡那真正的青光,甚 至會質問為什麼相中顏色走了樣。

有一種菲林大不忠實,卻極受歡迎,那種菲林有很高的「顏色飽和度」(color saturation),即是說,令相中的紅色比實物的紅色更紅,而黃色更黃,餘此類推。 觀賞者以為那是真而美的圖像,其實是美而不真。

一般人都會以為親眼見的東西必定是真實,但有誰會知道在屋裡眼前的是 青光?我推想:「青光」是遍佈社會、文化和學術等各層面之中,每一個人的心 思都習慣了自己文化、社群和學派的一套,結果接收到的資料時大腦便把它們「更 正」。我想:如果連自己肉眼所見的白光也是假的,那麼自己苦學多年而來的學 問,又有多少是被歪曲了的「青光」呢?

照片泛青會被看成不真,但相片中顏色高度「飽和」卻不會有人介意,無 它,因為青色難看而後者卻更美。

在學術圈子中也有很多「顏色高度飽和的菲林」,例如一位教授在論及心 理分析大師弗洛伊德(S. Freud)時說:「他的理論是否正確是一回時,但其理論之 完整和深刻卻是另一回事。」簡言之,弗氏之理論極其漂亮,但真確與否?天曉 得。有不少哲學體系都是博大精深,但我想:自己應否只當它們是「藝術品」呢? 真實世界又豈是哲學家所說的那樣子?

人生太複雜了,事事去計算測度真假,是極困惱的事情,一般人都只耍賞 心悅目,學者也是人,不同者只是追求複雜的賞心悅目罷了。

(原載於“澳門日報”1990.10.7)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