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 文化大革命

余創豪

十多年前,在香港看過一齣電影,片名是《阿混--失落的一代》,那是一齣笑中帶淚的悲喜劇,故事說一個經歷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青年,因為浪費了十年青春,沒有一技之長,所以只有去「混」。例如他曾經冒充畜牧專家,將汽水混和飼料給雞吃,結果雞群都拉肚子死光了。

生在文革的時代固然可悲,但是在自由世界,有些人卻給自己「文革」,自己廢掉了自己的黃金時代。

在北美洲,讀書不是精英份子的專利,每一個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然而,筆者卻目睹不少留學生,由中學至大學都是胡胡混混,在中學留級三、四年仍然升不上大學的,大有人在。在大學蹉跎了七、八年而畢業仍是遙遙無期者,亦不乏人。他們浪費了的錢財不只是幾萬美元的學費和書簿費,而是失去了一百多萬!如果將那幾年的學費和書簿費放進共同基金(mutual fund),幾十年後就會有一百多萬美元,這絕對不是誇張之辭,而是根據投資常識來計算的。

在美國公民之間亦有不少「文革」受害人,有很多美國人不學無術、不務正業,只是依靠福利金維生。兩年前,美國政府決定以「工作利」 workfare 來取代福利(welfare),規定窮人只可以在一定限期內領取福利金,限期過後便要自食其力。

在新澤西洲,政府只是提供援助給未婚媽媽的第一個孩子,如果那位未婚媽媽性慾旺盛而繼續生產,政府不會再幫助她撫養其他孩子。有一家電視台嘗試調查這種新制度的效果,於是在兩年裡面跟進幾個窮人,結果發現幾乎所有個案的當事人都面臨絕境,有些人十多廿年都習慣了接受福利,現在他們不但沒有必須的工作技能,而且沒有良好的工作態度,有些人雖然曾經找到工作,但是因為遲到早退和曠工,結果很快又成為「消遙派」弟子。有些女人自己沒飯吃,可是仍然繼續生育,要小孩子陪自己一齊挨餓。

筆者在明尼蘇達州讀書的時候,有一個唸博士班的室友,幾乎天天都是喝酒和開舞會,他在年青時曾經在醫學院讀書,後來因為販賣毒品,結果嚐受牢獄之災,出獄後他來到很有名氣的明尼蘇達大學唸化學博士,他說:「我很幸運,那課程每年只收三個學生。」的確,他十分幸運地生在美國,在某些國家,假若你販毒的話,不是判死刑就是判終身監禁,更不要說可以帶著案底進入研究院了。我曾經勸他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他開玩笑的對我說:「我想做一個奴隸。」我不知道後來他有沒有畢業,如果一個生活如此糜爛的人也可以畢業,那麼我一定會勸人報讀明尼蘇達大學。

阿混的一代,還可以說是文革之過,但是,在資源豐富、行動自由和機會均等的地方,上述那些留學生、窮人與酒鬼,又有什麼藉口呢?為什麼本來是美好的人生,他們偏偏要為自己製造好像「大躍進」、「反右」和「文化大革命」的災難?他們比中國大陸人還要可悲,在末日的審判台前,中國大陸人還可以把手指指向暴君,他們卻只有赤裸裸地承受一切鞭韃,他們是自己的希特拉、史太林和毛澤東。

在奴役中可以有自由,在自由中也可以有奴役。存在主義者指出:「人放棄抉擇,就成為奴役。」更加明確地說,人不去利用自由而作出明智的抉擇,就會成為愚頑與私慾的奴役。耶穌說得好:「真理使你得自由。」

1998.6.9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